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相比,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国内,首个国产adc在2021年6月获批上市。随着时间流逝,adc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癌症治疗临床研究中一类重要的药物,抗体偶联药物通过强效小分子细胞毒素通过化学键与单克隆抗体结合,比抗体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image.png

adc的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连接头、药物和药物的性质,偶联位点的选择(赖氨酸、链间半胱氨酸、fc聚糖)以及分析技术的改进。因此了解adc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选择适当的分析技术,以便在制造和存储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估和质量监控尤为重要。


然而adc由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体,高稳定性的连接头以及高效的小分子细胞毒药物所组成,其分子性质比较复杂,以至于表征更为困难,需要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表征。



抗体药物偶联比(dar)


dar(drug-to-antibody ratio)是adc药物特有的衍生词,其定义为:药物/抗体比率,即一个抗体所携带载药数量的平均值,dar是平衡疗效和安全性的结果。抗体药物偶联比(dar)是adc最重要的质量属性之一,dar决定了可以输送到肿瘤的“有效载荷”,直接的影响了ad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单来说,adc的效果与dar直接挂钩。dar可以理解为adc这个魔法子弹所携带的载弹量,然而dar的数值并不是越高越好。高dar虽然拥有更大的载药量,但同时也更容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锁定,从而被当成异物清除体外,减少adc的有效性。因而大部分adc药物的dar限制在2-4之间。如何让dar数值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点,兼具疗效的同时还保持有效性,是目前仍在思索的问题。



dar表征分析方法


偶联方式是影响dar的重要因素,只有选择合适的偶联技术,才能让adc的毒素均一稳定地连接在抗体上。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dar值,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以及结合位点和连接子的结构,需要选取不同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dar表征分析方法有疏水作用层析(hic)、反相液相色谱(rplc)、液质联用(lc-ms)、紫外-可见(uv/vis)光谱、毛细管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ce-sds)等方法,其中色谱和质谱是检测dar值的两种常用方法。


紫外-可见(uv/vis)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ible)是目前来说较为简单的dar测定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具有不同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计算二者的浓度进而得到adc的dar值,适用于多种adc。该方法要求药物和抗体的光谱具有不同的最大吸收波长。uv/vis基于蛋白质浓度测定技术而来。使用adc在适当波长下的吸光度和抗体与有效载荷的消光系数,可以确定平均dar。这项技术简便易行,因为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制备和建立hplc或ms条件。然而,它要求有效载荷的uv-vis最大吸收值与未结合的抗体的最大吸收值有适当的偏移。而且,这种方法不能确定混合物中单一dar物种的比例。


基于质谱的分析法

质谱(ms)是另一种常用的adc表征技术,目前可用的质谱仪通常是基于电喷雾电离(esi)和飞行时间(tof)进行检测,也可与具有扩展质量范围的orbitrap相结合。质谱法适用于赖氨酸偶联的adc的dar值测定,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maldi-tof-ms。质谱法可分为变性与非变性电喷雾质谱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均是根据物质的分子量差异进行dar的分析。抗体偶联上不同数量细胞毒性小分子后,adc呈现分子异质性,不同的dar物质在高分辨质谱的分析下具有不同的质荷比(m/z),然后根据相对应的dar质谱信号峰强度或峰面积计算平均dar值。


ms分析法的分辨率很高,足以区分adc中不同类型的异质体,可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检测不同类型的偶联分子,因此,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具有不同dar值的异质体的重量的平均值计算平均dar值。adc分子因偶联引入了更多的异质性,所以其ms分析方法较传统mab的ms分析方法复杂得多。通常,需要尽可能避免抗体相关特征的干扰,以获取更多的adc特异性结构信息。



小结


adc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变革,随着靶点、连接子、载药和偶联技术的不断发展,adc愈发成熟。近年来已有了多种dar分析表征技术,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放射性标记、色谱、酶解、质谱等技术的方法均可应用于adc生产中的过程控制(ipc)或adc样品的表征,然而仍然难以建立简单方便的dar检测方法,探索的脚步仍然不能停下。


药品是为人类健康而生产,研发随着adc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结构更复杂的大分子adc药物出现,因此还需要持续不断地优化和迭代分析表征技术。




contact us

feel free to call us on
025-85998075

our email

drop us a line anytime at
,
and we’ll get back soon.

our address

come visit us at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乾德路5号

网站地图